★基本案情
2017年2月至5月,廈門北八道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利用300 多個股票賬戶、100多臺電腦、10多位操盤手同時交易,采用頻繁對敲成交、盤中拉抬股價、快速封漲停等異常交易手法,連續炒作“張家港行”“和勝股份”“江陰銀行”等多只次新股,操縱期間累計獲利約9.45億元。2018年3月14日,中國證監會對廈門北八道集團操縱市場案做出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開出55億元的中國證監會史上最高額罰單。
(1)集中操控大量股票賬戶。廈門北八道集團是一家物流公司,注冊于廈門市湖里區興湖路25號。其法定代表人為何某,持股比例為100%,林玉某為監事,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公司總經理最初創業時,在廈門北站承包了第八股道的運輸業務,隨著業務不斷拓展,發展成了在全國各地擁有20多家子公司的大型物流企業。注冊公司時,為了紀念當初挖掘 “第一桶金”的艱辛,便給公司取名為 “北八道”)。北八道集團實際控制陳某騰等301個證券賬戶,賬戶組由員工及員工相關賬戶和配資中介提供賬戶兩類組成,其中,賬戶組中員工及員工相關賬戶的交易資金主要來源和去向均指向北八道集團,配資戶的保證金來源、提取盈利去向、利息支付方也均指向北八道集團。
(2)大量使用配資違規操縱新股。北八道集團通過所控制證券賬戶與多個配資中介籌集數十億元巨額資金,通過大量、高價申報在集合競價階段拉抬股價;大量、連續申買在尾盤拉抬股價;利用在實際控制的證券賬戶之間交易的方式,實施了對“張家港行”“和勝股份”“江陰銀行”等次新股的操縱。如2017年2月7日至17日,北八道集團控制賬戶組集中資金優勢、持股優勢連續交易“和勝股份”,股價上漲53.38%,偏離同期中小板綜指52.58個百分點,獲利1.39億元。
(3)相關賬戶及作案手法隱蔽。本案例中實際控制人北八集團依托實業公司的人員和資金流組建團隊,操縱股價,團伙和公司化運作日益明顯,手法隱蔽。
★案例評析
(1)證券公司客戶身份識別工作有效性不足。北八道集團通過實際控制員工及員工相關賬戶和配資中介提供賬戶兩類賬戶組,通過復雜的資金運作手法操縱股價,反映了上述涉案賬戶所在證券公司的客戶身份識別工作存在明顯漏洞,沒有真正遵循“了解你的客戶”的原則,沒有真正了解實際控制客戶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實際受益人。
(2)對操縱市場異常交易的監測力度不夠。從北八道集團操縱市場案件可以看出,隨著市場結構、流動性的變化,操縱市場行為出現有別于“坐莊式”的傳統操縱模式,呈現“對倒成交、盤中拉抬股價、快速封漲停”新的交易特點。由于本案股票被涉嫌操縱期間,有華林證券、恒泰證券、東方證券、廣發證券、國海證券、申萬宏源、西部證券等證券機構營業部部分或全部參與操縱多只股票。涉案關聯賬戶在上述多個證券機構開戶或發生交易,而通常一家證券機構只能監測到本機構的客戶及其交易,無法監測到涉案的全部客戶及交易全貌,客觀上制約了可疑交易監測的有效性。
(3)股票資金賬戶成為銀行及券商的可疑交易監測盲區。由于銀行機構對股票資金賬戶未設置明顯標識,存在缺少對證券交易專項監測模型的情況,弱化了對異常資金進出股票資金賬戶的監測力度。而對券商機構而言,系統設置通常只能監測資金賬戶金額的增減變動情況,無法監測資金賬戶的來源及流向,從而客觀上割裂了賬戶資金在銀行及券商流動的全過程軌跡。
(4)缺乏對配資中介機構的風險防范與監管措施。此案中,配資中介成為北八道集團籌集資金的主要渠道。配資業務以“借錢投資”的形式進行民間融資、墊資,其便捷、高利潤、無擔保的特點,滿足了一些投資者的融資需求。
因此,為加強對賬戶實際控制人的身份識別,防范操縱市場風險,應進一步完善可疑交易監測標準,加強對跨市場異常交易的監測。
以上案例選自反洗錢名家經典圖書——《金融機構可疑交易與洗錢犯罪類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