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電子商務、網絡銀行、電子貨幣等網絡支付方式迅速興起,網絡洗錢(cyberlaundering)也應運而生。網絡洗錢,既具有傳統洗錢“掩飾或隱瞞犯罪收益”的基本特征,又具有網絡技術、電子支付的時代特征,其特點是隱蔽、瞬時、分散。“8.31”特大黃金期貨非法經營案即具有鮮明的網絡洗錢特點,剖析其非法交易特征,將有助于銀行發現涉嫌洗錢犯罪行為線索。
一、“8.31”特大黃金期貨非法經營案簡況
2012年,金華建設銀行報告了“中天香港黃金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可疑交易線索。經偵查,公安部部署了“8.31”浙江金華特大黃金期貨非法經營案專案集群戰役,在全國29個省、市抓獲犯罪人329名,查明涉案金額高達15億元。
該案以郭某為首的犯罪集團租用境外服務器,搭建非法期貨交易平臺;自稱擁有香港合法期貨交易席位,未經國家主管部門批準在內地大肆發展代理商;再由代理商招攬客戶,讓客戶把保證金打入用虛假身份開立的14個私人賬戶,進行虛擬的黃金期貨交易。案發時已發展公司代理、個人代理6000多個,分布于全國31個省市。
二、“8.31”案件體現的網絡洗錢犯罪特點
(一)通過互聯網交易,隱蔽性較強
互聯網支付工具的賬戶開戶、辦理結算、賬務核對都不需要面對銀行人員,資金流轉以電子指令發起且不留下紙質憑證,隱蔽性很強。“中天黃金”非法黃金交易機構即建立了基于互聯網的投資交易軟件平臺,其電子交易系統具備合約交易、資金結算等功能,服務器位于境外;非法資金流轉依托網上銀行進行劃轉。無論其非法交易活動,還是資金流轉都具有很強的隱蔽性。
(二)電子結算,交易瞬時完成
憑借互聯網支付工具的便捷性,洗錢犯罪行為人可以在瞬間把犯罪資金轉移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銀行也不可能實時審查網上的每一筆業務,即便事后監測到可疑之處,依靠網絡的瞬時性,黑錢早已轉移。以“中天黃金”為例,投資者交易資金采用T+0結算方式,無論是交易資金還是代理商傭金都實時結算,非法交易和資金劃轉都瞬時完成。
(三)依賴銀行開展業務并給銀行帶來較大風險
絕大部分非法黃金交易平臺需要借助銀行系統完成客戶資金結算,部分平臺甚至對客戶進行虛假宣傳,稱資金受到銀行的第三方監管,具備安全保障。一旦客戶出現損失,銀行可能因提供開戶、結算等服務而面臨糾紛,這給銀行合規經營帶來法律風險。
(四)接收客戶資金賬戶呈現交易對手分散、交易頻繁、整數進出等交易特點
一是交易對手極為分散、交易極為頻繁。為方便代理商營銷客戶,不法機構用于接收客戶資金的賬戶往往相對固定,資金從全國各地轉入往往呈現交易頻繁、對手眾多的特點;二是賬戶單向流入的資金多為千元以上整數,符合客戶投資金額特征;三是賬戶流出資金以大額整數為主。
(五)傭金發放賬戶呈現定期、大進小出的交易特征
一是資金轉出時間較為集中。如“中天黃金”一般每月5-10日返傭,將傭金通過網絡銀行轉賬到代理商銀行賬戶,這時返傭賬戶出現大量轉出交易。二是大額集中轉入,短時間內小額分散轉出。返傭賬戶和接收賬戶相分離,在發放傭金時會有單筆或多筆大額資金轉入,再分散發給代理商。
三、商業銀行反網絡洗錢對策
(一)高度關注電子渠道的異常交易
近年來,地下錢莊等非法活動多利用網絡銀行進行大額、頻繁的公轉私資金轉賬,商業銀行要高度關注此類交易行為,嚴格依照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開立、轉賬、現金支取業務管理的通知》有關規定,認真排查企業網銀、現金管理系統發生的異常交易,對明顯可疑的交易要在業務辦理環節采取有效的風險防控措施。
(二)及時報告可疑交易,調整客戶洗錢風險等級
商業銀行要對符合網絡洗錢異常交易特征的客戶,結合客戶企業性質、經營范圍等加強分析,及時通過反洗錢監測分析系統上報,同時上調其洗錢風險分類級別;對可疑交易特征明顯、懷疑存在洗錢行為、符合人行報送重點可疑交易報告要求的,要及時以書面形式提交重點可疑交易報告。
(三)擴展可疑交易監測范圍
從近年網絡洗錢案發情況來看,所涉及的交易類型和客戶行為特征日益豐富。商業銀行不僅要繼續關注頻繁公轉私交易、信用卡套現、頻繁ATM轉賬、大量集中開戶、頻繁境外大額刷卡消費、地下錢莊等與洗錢活動相關的交易或客戶行為,還應將非法經營、票據中介、虛假注資驗資、利用股權投資非法集資、利用假證件辦理業務以及偷逃稅款等納入可疑交易的監測與報告范圍。
(四)提高風險預警和防控能力
從部分網絡洗錢案例來看,反洗錢檢測分析系統曾多次監測、生成異常交易報告,但部分營業機構和員工未能持續觀察賬戶交易動態并向上級行報告,上級行也缺乏主動收集和分析風險信息的意識,導致相關風險沒能及時得到有效防控。各商業銀行要推動上下級機構有效傳遞風險信息,明確信息溝通機制,通過下發風險提示、協助分析可疑交易報告等方式,加強對風險防控的督導力度;營業機構要定期回顧分析轄內客戶交易情況和可疑交易報告情況,發現重大風險要及時上報,嚴防犯罪分子利用金融機構從事非法經營活動。
(五)重點防范員工內部違規違法風險
當前,監管部門高度關注金融機構內部員工參與違法犯罪活動,如不加強管理,由此可能帶來經濟損失、法律訴訟以及聲譽的影響。各商業銀行要認真排查員工參與地下錢莊、民間借貸、非法集資等非法行為,將強化員工行為排查作為加強基礎管理、維護制度剛性的有效手段,嚴控風險薄弱環節,切實防范員工違規操作。